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营造幼儿语言学习的良好氛围

 
来源: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14
 
早期阅读是幼儿认知自己和他人的重要形式,也是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,可以使其通过阅读途径,接收更多的信息,学会对语言、文学、图像等进行欣赏,学会倾听及交流表达。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指出:“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需要在帮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口语词汇、口语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的基础上,提供机会让幼儿获得前阅读、前识字和前书写经验,从而为进入小学之后的正式读写学习做好经验准备!”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培养幼儿热爱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能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,以便日后运用到新的学习活动中。 《指南》中指出:“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。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,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、同伴交流,让幼儿想说、敢说,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,为幼儿提供丰富、适宜的低幼读物。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,讲故事,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,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。”语言区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,通过听、说、读、写等多元途径,可以全面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的发展。但通过观察发现,我园很多班级语言区活动的开展较为困难,成了幼儿区域活动选择的“冷门”。如何让幼儿喜欢语言区,感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培养前阅读、前书写的能力呢?我园做了以下探索: 一、创设温馨的环境 语言区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。学期初我班语言区环境相对简易,只有书架和书籍,选择语言区的幼儿寥寥无几,久而久之,语言区成为了“荒废之地”,无人问津。 教师们通过讨论、分析、交流后,决定在语言区添加靠垫、小沙发等设施,让幼儿可以以舒服的姿势享受阅读的乐趣。果然,动物沙发、靠垫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,语言区又热闹了起来,有时他们甚至会早早来到幼儿园希望能早点进入区域。但好景不长,一段时间后,语言区又回到了以前的萧条景象。 环境是为幼儿提供支持的,因此应基于幼儿的发展需要来创设。于是教师与幼儿进行了一场谈话活动。“你们希望区域里有什么?”他们众说纷纭。“我希望阅读区能有一张桌子,那样胳膊就不酸了。”“我希望阅读区有娃娃,我可以给它们讲故事听。”“我想让阅读区的桌子上有漂亮的花。”听取了幼儿的意见,教师和幼儿一起将语言区布置成了他们想要的模样。幼儿的想法得到实现,他们真正成为了区域活动的主人。随着语言区的热度不断上升,幼儿也提出了越来越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。可见,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,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至关重要。 二、提供丰富的材料 语言能力包括“听、说、读、写”四种能力,很多语言区的设置都偏向单一的“读”,因此我们应注意投放丰富多元、融汇贯通、相互借力的材料,从而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来进行活动,使这四种能力都得到均衡而充分的锻炼。 “听、说”包含聆听和语言表达两层含义,教师通过创设情境,提供丰富的材料来激发幼儿倾听和表达的愿望,鼓励幼儿大胆交流,不断丰富词汇,提高语言表达技巧。如在讲述故事《三只小猪》时,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倾听故事内容,了解故事梗概,关注故事的重要情境并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进行分角色表演。同时投放图片、故事框、故事盒子、故事机、石头画等,希望通过材料及各种活动形式,引导幼儿提高表达兴趣,听说故事,讲述故事,甚至创编故事,促进幼儿交往能力、思维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。 “读、写”能力就是指前阅读和前书写的能力。“前书写”是为幼儿的写字做好前期准备工作,让幼儿在愉快、自由的游戏中体验书写和绘画的乐趣。教师提供材料并以适宜的游戏方式让幼儿用符号、图画、图形来练习对笔的控制能力,使其 在乐此不疲中培养书写技能。如用棉棒或者毛笔蘸水在石头上书写,让幼儿在培养书写兴趣的同时,感知水的流动、蒸发等科学现象。再如用手指、树枝或刷子在装满沙子的托盘上书写、绘画,让幼儿在体验书写魅力的同时,感知沙子松散、细小等特性。 趣味识字是幼儿热衷的语言区游戏之一,教师提供适宜的材料,满足幼儿认读文字和前书写的需要,培养他们对文字的兴趣和对字体结构的观察能力,使幼儿通过自主学习,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。如在“花开一朵朵”活动中,幼儿先找出与自己生活经验相贴近、与“花”有关的词汇,再找出形容花朵的词或与花朵相关的事物挂到盛开的花枝上,在此过程中幼儿逐步丰富了词汇量。再如“小猫钓鱼”活动,教师将字卡贴到小鱼身上,幼儿将贴有自己认识的字的小鱼钓上来,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进行描述,也可两名幼儿进行游戏,看谁钓到的鱼最多,激发幼儿的兴趣。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,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,丰富语言内容,增强其理解和表达能力。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关键要素,幼儿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发展。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特点及个体差异,只有在对幼儿进行综合观察和评价的基础上,才能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以及科学的指导建议,让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。 专家专题点评 张琴秀,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中国学前教育学会理事,山西学前教育学会副会长。先后被评为“山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师”“群众身边的优秀党员”“山西省幼儿教育教科研优秀工作者”。曾荣获2010年度百部(篇)工程二等奖、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三等奖、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主持完成山西省十二五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两项,山西省软科学课题一项。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。 乡宁是临汾市一个经济文化发展较好的县。近年来,乡宁县多所幼儿园在落实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过程中,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,积极探索适合于农村幼儿园的课程体系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儿园课程,主要有以下特点: 一是“有味”。即“农”味,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乡土自然资源,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,以幼儿兴趣作指引,让“农”味渗透于幼儿的劳动、艺术创作、游戏活动中,使课程在文化浸润中不断完善。 二是“有形”。乡宁县幼儿园课程特色化探索,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,从课程的各要素出发,探索构建完整的课程框架体系,并积极付诸实践。形成了以“体智能课程”“经典绘本阅读的戏剧课程”等极富特色的园本课程。同时,在园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,教师在教、学、研、思的反复循环中形成良好的共进氛围和学习环境,在园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组建了教师的学习共同体,成为课程开发建设的核心力量。 三是“有效”。无论是乡宁县城的示范园还是农村幼儿园,都坚持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原则,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,使课程开发多元化,让幼儿园隐性环境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,最大化地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,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,提升了师幼互动质量。乡宁县各幼儿园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,城市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乡镇园发挥辐射作用,带动农村办好小而美的幼儿园,整体上提升乡宁县幼儿教育质量,真正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一体化。 幼儿园课程特色化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做到有设计、有抓手,真正把幼儿园课程建设植根于文化的传承中,植根于幼儿 身心和谐发展,不跟“风”,不流于形式。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知自己和他人的重要形式,也是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,可以使其通过阅读途径,接收更多的信息,学会对语言、文学、图像等进行欣赏,学会倾听及交流表达。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指出:“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需要在帮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口语词汇、口语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的基础上,提供机会让幼儿获得前阅读、前识字和前书写经验,从而为进入小学之后的正式读写学习做好经验准备!”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培养幼儿热爱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能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,以便日后运用到新的学习活动中。《指南》中指出:“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。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,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、同伴交流,让幼儿想说、敢说,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,为幼儿提供丰富、适宜的低幼读物。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,讲故事,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,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。”语言区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,通过听、说、读、写等多元途径,可以全面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的发展。但通过观察发现,我园很多班级语言区活动的开展较为困难,成了幼儿区域活动选择的“冷门”。如何让幼儿喜欢语言区,感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培养前阅读、前书写的能力呢?我园做了以下探索:一、创设温馨的环境语言区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。学期初我班语言区环境相对简易,只有书架和书籍,选择语言区的幼儿寥寥无几,久而久之,语言区成为了“荒废之地”,无人问津。教师们通过讨论、分析、交流后,决定在语言区添加靠垫、小沙发等设施,让幼儿可以以舒服的姿势享受阅读的乐趣。果然,动物沙发、靠垫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,语言区又热闹了起来,有时他们甚至会早早来到幼儿园希望能早点进入区域。但好景不长,一段时间后,语言区又回到了以前的萧条景象。环境是为幼儿提供支持的,因此应基于幼儿的发展需要来创设。于是教师与幼儿进行了一场谈话活动。“你们希望区域里有什么?”他们众说纷纭。“我希望阅读区能有一张桌子,那样胳膊就不酸了。”“我希望阅读区有娃娃,我可以给它们讲故事听。”“我想让阅读区的桌子上有漂亮的花。”听取了幼儿的意见,教师和幼儿一起将语言区布置成了他们想要的模样。幼儿的想法得到实现,他们真正成为了区域活动的主人。随着语言区的热度不断上升,幼儿也提出了越来越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。可见,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,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至关重要。二、提供丰富的材料语言能力包括“听、说、读、写”四种能力,很多语言区的设置都偏向单一的“读”,因此我们应注意投放丰富多元、融汇贯通、相互借力的材料,从而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来进行活动,使这四种能力都得到均衡而充分的锻炼。“听、说”包含聆听和语言表达两层含义,教师通过创设情境,提供丰富的材料来激发幼儿倾听和表达的愿望,鼓励幼儿大胆交流,不断丰富词汇,提高语言表达技巧。如在讲述故事《三只小猪》时,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倾听故事内容,了解故事梗概,关注故事的重要情境并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进行分角色表演。同时投放图片、故事框、故事盒子、故事机、石头画等,希望通过材料及各种活动形式,引导幼儿提高表达兴趣,听说故事,讲述故事,甚至创编故事,促进幼儿交往能力、思维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。“读、写”能力就是指前阅读和前书写的能力。“前书写”是为幼儿的写字做好前期准备工作,让幼儿在愉快、自由的游戏中体验书写和绘画的乐趣。教师提供材料并以适宜的游戏方式让幼儿用符号、图画、图形来练习对笔的控制能力,使其在乐此不疲中培养书写技能。如用棉棒或者毛笔蘸水在石头上书写,让幼儿在培养书写兴趣的同时,感知水的流动、蒸发等科学现象。再如用手指、树枝或刷子在装满沙子的托盘上书写、绘画,让幼儿在体验书写魅力的同时,感知沙子松散、细小等特性。趣味识字是幼儿热衷的语言区游戏之一,教师提供适宜的材料,满足幼儿认读文字和前书写的需要,培养他们对文字的兴趣和对字体结构的观察能力,使幼儿通过自主学习,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。如在“花开一朵朵”活动中,幼儿先找出与自己生活经验相贴近、与“花”有关的词汇,再找出形容花朵的词或与花朵相关的事物挂到盛开的花枝上,在此过程中幼儿逐步丰富了词汇量。再如“小猫钓鱼”活动,教师将字卡贴到小鱼身上,幼儿将贴有自己认识的字的小鱼钓上来,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进行描述,也可两名幼儿进行游戏,看谁钓到的鱼最多,激发幼儿的兴趣。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,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,丰富语言内容,增强其理解和表达能力。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关键要素,幼儿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发展。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特点及个体差异,只有在对幼儿进行综合观察和评价的基础上,才能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以及科学的指导建议,让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。专家专题点评“乡宁县幼儿园课程特色化探索与实践”有感张琴秀,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中国学前教育学会理事,山西学前教育学会副会长。先后被评为“山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师”“群众身边的优秀党员”“山西省幼儿教育教科研优秀工作者”。曾荣获2010年度百部(篇)工程二等奖、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三等奖、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主持完成山西省十二五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两项,山西省软科学课题一项。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。乡宁是临汾市一个经济文化发展较好的县。近年来,乡宁县多所幼儿园在落实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过程中,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,积极探索适合于农村幼儿园的课程体系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儿园课程,主要有以下特点:一是“有味”。即“农”味,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乡土自然资源,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,以幼儿兴趣作指引,让“农”味渗透于幼儿的劳动、艺术创作、游戏活动中,使课程在文化浸润中不断完善。二是“有形”。乡宁县幼儿园课程特色化探索,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,从课程的各要素出发,探索构建完整的课程框架体系,并积极付诸实践。形成了以“体智能课程”“经典绘本阅读的戏剧课程”等极富特色的园本课程。同时,在园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,教师在教、学、研、思的反复循环中形成良好的共进氛围和学习环境,在园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组建了教师的学习共同体,成为课程开发建设的核心力量。三是“有效”。无论是乡宁县城的示范园还是农村幼儿园,都坚持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原则,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,使课程开发多元化,让幼儿园隐性环境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,最大化地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,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,提升了师幼互动质量。乡宁县各幼儿园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,城市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乡镇园发挥辐射作用,带动农村办好小而美的幼儿园,整体上提升乡宁县幼儿教育质量,真正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一体化。幼儿园课程特色化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做到有设计、有抓手,真正把幼儿园课程建设植根于文化的传承中,植根于幼儿 身心和谐发展,不跟“风”,不流于形式。

文章来源: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网址: http://shanxsfdxxb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28940.shtml


上一篇: “两栖”教授刘二保:教书育人和环保科研二不
下一篇: 机械工业论文_齿轮接触疲劳理论研究进展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